我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相比较的书而感到甚受恭维。我希望拙作(《时间简史》)和本书一样使人们觉得,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。

——霍金

外链

本书说了些什么?

  1. 父子俩骑摩托车跨越美国的旅行
  2. 在旅行过程中主角的思考
  3. 关于理性、科学、真理、人的认知、二元论等等
  4. 引申出「良质」(Quality)
  5. 良质是什么?

怎么说的?

叙述顺序

  1. 提出科学、理性遇到的问题
  2. 引出良质这个概念
  3. 探究良质的意义
  4. 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良质

关于科学

  1. 科学的局限性。「各种数据不断的增加,科学把人从惟一绝对的真理,引向多元、摇摆不定的、相对的世界,带来了社会混乱与思想价值的混淆,而这一切现象,原本是科学想要消灭的。」(前言)
  2. 摩托车维修的例子。有人害怕科技,拒绝深入了解。但是,即使是专业人员,也不会真正地投入,甚至弄出更多的麻烦。
  3. 科学的「鬼魂」 —— 「物理定理、逻辑学……数的系统……几何代数等等,这些都是所谓的鬼魂,因为我们太相信了,所以它们看起来就是真的。」 (《人类简史》中谈到了类似的观点)
  4. 科学假设 —— “你看得愈多,知道得就愈多。你不是从一大堆假设当中筛选出一项真理,你是不断地提供大量的假设。这也就是说,你想要借着科学方法接近真理,实际上你根本没有任何进展,甚至离它愈来愈远,这是你所运用的科学方法造成的。”

认知

  • 古典的认知和浪漫的认知
  • 古典的认知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一些基本形式组成的,而浪漫的认知则是从它的表象来观察。

良质

  1. 良质无法准确定义,但又确实存在。(语言文字的局限性)
  2. 良质是「好」的东西
  3. 良质是关心,可以理解为「专心」、「注意力集中」
  4. 良质是内心的宁静,类似禅,心中没有杂念
  5. 良质是进取心,是热忱
  6. 世界由三种事物组成:心、物、良质。主体、客体隶属于良质。
  7. 陷阱
    1. 因外在的环境受挫折
      • 解决办法:拿出笔记本,记录下问题,每一个步骤,记录越详细越好。
    2. 内在因素引起的忧虑
      1. 价值陷阱,固守旧的价值观,而不会应变
      2. 真理陷阱,可以理解为自傲,自我太强
      3. 枯燥
  8. 良质渗入希腊人所有的思想。英语的「伦理道德」在希腊原文指的是「卓越」。

我的启发

自制力、坚持、专心、热情……都属于良质

良质是一种状态,物我两忘,主体与客体合二为一的状态。当你意识到了良质,自然而然就拥有了「自制力、坚持、专心和热情……」。这种状态是令人愉悦的。

GTD 的局限性

我曾经阅读过不少关于 GTD 的文章、书籍,使用过多个相关的工具。令人疑惑的是,最初的想法是提高自制力,按计划行动。但很多时候,写下来的事情,却不想去完成它。GTD 只是方法、工具,从单纯的理性角度,它是理想状况下的行动方针,对机器而言,按照程序执行并不难。但人不是机器,人是会思考、有感性、有直觉、受环境、受个人基因等等所影响的一种生物。很多时候,人真正做事,或者把事情做好,靠的不是任务清单,而是某个动机,是热情,按本书的意思就是良质。

科学的局限性

科学假设出现的速度远远快于研究的速度,一个现象可以有无限的假设去解释。若是如此,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?

我的疑问

  1. 良质与禅是什么关系?禅是什么?
  2. 良质与信仰有关系吗?
  3. 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,到底说了什么?

摘录

“我们刻意避免按照固定的行程前进,宁可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,因为旅游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。” (章节:1)

“这些乡间小路和一般的干道迥然不同,就连沿线居住的居民的生活步调和个性也不一样。他们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本地,所以可以很悠闲地和你寒暄问候、谈天说地,那感觉好极了。反而是那些早就搬到城市里的人和他们的子子孙孙迷失了,忘记了这种情怀。” (章节:1)

“要把问题正确地写下来,起码要兼顾到六方面: (1)问题是什么。 (2)假设问题的原因。 (3)证实每个问题的假设。 (4)预测实验的结果。 (5)观察实验的结果。 (6)由实验得出结论。” (章节:9)

” 他是这样回答同事的: 「要想从哲学方面解释良质,是一件既对又错的事,因为这是一种哲学的解释。哲学解释的过程就是分析,把一样东西细分成主语、述语。我的意思是(以及每一个人的意思都是如此),良质这字眼不能分解成主语和述语,这不是因为良质是神秘的,而是因为良质是非常简单、迅捷而直接的感应。 「要让我们这种背景的人了解纯粹的良质,用最简洁的语言形容就是,‘良质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(他用这种语言,因为质问他的人习惯用刺激和反应的行为理论衡量事物)’。如果你把一只阿米巴原虫放在一盘水里,然后在附近滴一滴硫酸,我想它会避开它,即使它不知道硫酸是什么。要是它能开口说话,它也会说:‘这个环境很恶劣。’如果它有神经系统,就会用非常复杂的方式去克服恶劣的环境,于是它会从过去的经验当中寻求解释,以认定目前这种环境是不适合它的,因而对环境算是了解了。 「然而在我们高等复杂的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上,我们发明了许多事物,包括天、地、树、石头、海洋、神明、音乐、艺术、语言、哲学、工程、文化和科学,我们称这些为模拟实体。而它们的确是真实的,所以我们就说服孩子相信它们是真实的。然后把不接受这套理论的人丢进疯人院里,但是让我们发明模拟实体的是良质。良质就是环境给我们不断的刺激,让我们创造所居住的世界,包括所有的一切,以及其中的一点一滴。 「如果我们想用我们所创造的世界去涵盖、去刺激我们创造的源头,这是不可能的。这就是为什么良质无法被界定,如果我们去界定,我们所界定的就无法涵盖整体的良质。」” (章节:20)

“写不出来是一种最常碰到的情形,如果你想一下子说太多东西,往往就会这样。你要做的就是,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写出来,因为这会使你更写不出东西。你只要先把事情一样一样地区分清楚,然后每次只写一样。如果你一面想要说什么,一面想先说什么,就太复杂了。所以要先把它们区分清楚,列出要说的事,然后再排出先后顺序。” (章节:24)

“宗教不是由人发明的,人是由宗教发明的。而人也创造对良质的反应。由这些反应当中人进一步了解了自己。” (章节:28)

“这时他才第一次明白,人们凭借辩证法了解并统治了世界,结果却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损失。他曾经培养了自己在科学方面极高的能力,能够运用自然现象来实现自己力量和财富的梦想——但是同时,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:他丢掉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了解,也就是了解自己身为世界的一部分,而非它的敌人。” (章节:29)

本文系转载